ARTICLES
探索身份的边界:迟鹏的艺术转型之旅
2024.10.15
INTERVIEW
自二十多岁起便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知名艺术家迟鹏,最近在北京白石画廊举办了他最新的个展《上下限》。此次展览是他首次正式展示绘画作品,延续了其摄影作品中对身份认同二元性及自我呈现复杂性的探讨。
本次采访最初由艺术阿尔法发布,深入解读了迟鹏从摄影到绘画的转型,以及他艺术创作背后的独特思考。
对话迟鹏:既真诚又敏感,是个死穴
迟鹏
艺术家迟鹏成名很早,他毕业于中央美院,在23岁到30岁之间,他非常执着地用摄影来表达自己,并取得了他这个年龄相当瞩目的成绩。
2005年刚毕业就在纽约举办了自己首次个展,开始受到国际关注。从此一发不可收,在几十个国家举行个展,作品被国际艺术机构收藏一百多件。
2011年,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为迟鹏举办了《我,我和我自己》大型展览,这是美术馆第一次为不满三十岁的艺术家举办个展。
当这些光环在一个年轻人头上叠加后,那些年迟鹏逐渐出现了惶恐期。
怀着想创造真正价值的想法,迟鹏“死皮赖脸”回到了中央美院当老师。
教学的几年,他成了美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几乎走到哪里身边总是围绕着学生,他的讲座也经常吸引着班级之外大量学生旁听。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学生的各种问题成了那几年的日常。
而同时,儿童美育者也是迟鹏的另一个身份,他研究少儿美术的教学方法,出了好几本教材型绘本。
在这些身份中横跳迟鹏还是觉得不足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就是自己的电影梦。在剧本完成,非常快地敲定投资后,他在2019到2021年拍摄了长篇电影处女作《离岸的海》。
2021年电影终于剪辑完成后,迟鹏一转身,又拿起了画笔,这令很多人不解——已经有如此深厚的摄影艺术基础,而“设计学院”出身的他却又要搞绘画。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9月14日,迟鹏的最新个展“上下限”在北京白石画廊开幕,这是他的绘画作品首次正式展出,呈现了近几年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延续了他摄影作品中“双生”的概念,探讨了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品中对撞、流淌的色彩,繁复的线条、形体,画面展现出的强烈的诉说欲望与主体形象的隐匿同时发生。张扬、猛烈的外表下又有东西被模糊、隐藏......
在与迟鹏的采访中,他语速飞快,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这跟我的性格有关”,也多次提到自己的敏感、善变和苛求。
ArtAlpha此次以艺术家最新的个展为入口,了解到了一个简单又复杂,理性又感性,热情与忧郁同在的艺术家迟鹏。
01 我一直在表达与身份有关的问题
《拓变的另一个人》, 2022, 194.0x234.0cm, 布面丙烯
ー 此前大家了解更多的是您的摄影作品,这次展览以绘画为主,给人全新的面貌,为何会转变到绘画上来?
迟鹏:我一直在不断地推演和调整自己的逻辑,探索自身的可能性。我的创作思路始终指向未来的未知感和可能性,我认为这两者极为重要。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缺乏创造力,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摄影中,我始终追求一种新颖感。但后来,我一段时间内没有再进行摄影创作,因为我感到这种语言开始枯竭。
如果只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或者只是为了赚取金钱而从事艺术,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艺术创作不应该只是为了生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而且从摄影跳到绘画,对我来说并不是一时冲动。在美术学院授课期间,我教授了“造型与想象”、“材料与通感”、“读图与叙事”等课程,这些都是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不可少的基础。这些课程促使我持续研究视觉方法,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研究视觉方法来进行表达?第一步我就想到了绘画。
尽管绘画和摄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我性格中对表达的追求始终如一。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您的摄影,包括您近两年还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还有这次展览中的绘画,这些艺术形式的表达内容有何异同?
迟鹏:我一直在探索“双生态的身体”的概念,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这个主题贯穿始终。
我的创作主线是“双生”,即在作品中复制身体的做法,这个始终如一的逻辑未曾改变过。
同时,我还在探讨一种“独生”与“双生”之间的关系,这与我是80后独生子女的体验密切相关。我的电影也与独生子女的主题有关,拍的是“失独”的故事。
还有就是探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条创作线索在80后这一代人中有着深厚的根源。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似乎在您的摄影中对群体体现的很多,而此次的绘画作品对“双生”的概念更加强调?
迟鹏:复制众多的人物对绘画本身意义不太大。在绘画中我更希望强调两个人之间的孤独感。实际上,这种孤独感更多地源于年岁渐长后性格趋于内敛所带来的结果。
而这两个人,实际上是自己与自己之间的一种“分离感”——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对话。这种表达旨在探索个人内心深处那种既孤独又对立的自我交流。
《烟花》的特写
ー 您作品中的人物的身份在游离的状态,这跟您现实中身份的多样化是否有关系?
迟鹏:我的身份实在太复杂了,有时候当别人问我在做什么时,我甚至会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这么多不同的事情。这些多重身份其实是为了填补我内心的缺失,疗愈人格中的不足。
让自己忙碌起来,从而避免被孤独和寂寞侵袭。这种忙碌其实是一种逃避,是为了远离内心的恐惧和精神上的游离感。
我认为这种精神的游离和身份的多样性之间有着一种隐秘的联系。它们就像两株看似独立生长的植物,但它们的根系却是相连的。就像空气弥漫在所有事物之间,链接着一切,这种联系并非表面上可见,而是更深层次的。
最近我在思考艺术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它的表达价值。我认为,艺术家不一定要在主题上故意挑衅,但可以在艺术形式上尝试突破和创新。我的作品中一直试图在艺术语言上有所突破,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让艺术本身展露出锋芒。
02 用设计师的思维为绘画提供开脑筋的方法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展览的题目“上下限”的内涵是什么?
迟鹏:“上下限”指的是思想的自由带来了绘画的无限可能。绘画的魅力就在于它把技术和思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
上限代表着突破边界的无限可能,下限则是守住对世界表达的基本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反感艺术中一味强调自由,因为错失了规矩而显得散漫。自由不等于散漫,我们经常会看见对艺术的表达因为过分自由而显得非常不入流。
《匹配有误》, 2022, 172.0x280.0cm, 布面丙烯
ー 您作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毕业生,现在进行绘画创作,您认为设计跟绘画有怎样的关系?
迟鹏:它们的关系在我看就是“意识先行”还是“语言先行”的问题,也就是“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
通常我们认为画什么好像不重要,但是画什么其实更重要。画什么决定了艺术家的立场,怎么画决定了艺术家的审美导向。
中国目前绘画的不足在于对待画什么的问题,多数人只非常笼统的表达了一个意向,并没有明确的要旨。而怎么画的问题,语言的独立很重要。
设计师的思维方法是非常有利于导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因为设计离现代更近,利用设计的中的思维性,或者设计性,来为绘画提供开脑筋的方法,但结果还是需要艺术家来完成的。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虽然是学设计出身,您也有着很好的造型能力和大尺幅画面把控能力,您是如何做到的?
迟鹏:如果是学“造型学”的人来挑毛病的话,未必能过得了人家那一关。但是我也相信,技术越多,你的绘画就会变得越局限。
不愿舍弃曾经拥有的辉煌是可悲的,技法有时候也得有所舍弃。我觉得一个强人不能总在回味自己的过去,而是在意自己的未来。我拥有的我从来都不珍惜,而是整天就琢磨着哪个是我没有的。不过每次都挑战自己确实也是个很难的事。
《路西法的镜子》, 2023, 205.0x410.0cm, 布面丙烯
ー 画面中人物的悬浮性感觉给人一种不安全感。
迟鹏:我的博士论文就是探讨当下影像中的悬浮的情感,我教的课也涉及这个内容,画也是这么画的。
因为悬浮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我觉得不确定是非常好的事情,这里面可探讨得非常多。
《路西法的镜子》的特写
ー 您不少作品中涉及到了西方艺术中元素,比如卡拉瓦乔画中的元素,或《路西法的镜子》中的天使形象,这是如何考虑的?
迟鹏:这里描述的是天使加百利的好和坏之间转变的瞬间,从某个眼神之后就变成邪恶的了。画面中是个善与恶的临界点。其实人性总是在善与恶之间选择,来回徘徊。
03 一边给自己下毒 一边给自己吃解药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您绘画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迟鹏:绘画的整个过程,我始终充满着焦虑感,既诚惶诚恐,又充满不确定性。我从不敢自信地说自己对绘画有绝对的把握,在创作中能完全得心应手是不可能的,每一步都需要不断地尝试。
我的性格注定我总是在给自己挑毛病,我是一个极端爱反省的人。这种性格特质也决定了我做所有事情的态度。
我做任何事情,表面上可能看似镇定,但内心却常常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一般人可能很难理解我这种程度的焦虑。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
ー 艺术家的性格中是不是都有焦虑在?
迟鹏:我的敏感和细腻已经达到了极限,我常常是依靠另外一种性格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保持平衡,在内在的冲突中坚持下去。我从未见过比我更敏感的人,我这种性格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年轻时的情感波动还算正常,到了40多岁的年纪,还能保持这种敏感度和细腻情感实属少见。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边在给自己下毒,一边在吃解药,不断地这样做,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创作是非常统一的,作品中的双重自我和焦虑感,都是内心状态真实的反映。每一幅画都有其根源性和内在逻辑。
抱歉,你也听我说 200x270cm 2023 布面丙烯
ー 您的作品中不断地能看到色彩的交织和流淌,人物也像是在逐渐消失,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意象。
迟鹏:流淌的交织的色彩就是拎不清,就是性格的粘稠感。我的性格就是如此,不是张扬、热烈、奔放的类型,而是更倾向于内敛和消解,没有那种慷慨激昂的表现。所以画中的这种感觉与我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就是这样的人,不会自信满满或过度表现自己。
《纳克索斯的今天》, 2023, 220.0x160.0cm, 布面丙烯
ー 您绘画中的语言是怎么形成的?
迟鹏:举个例子,展览中的《纳克索斯的今天》我太像我自己了,语言和色彩都跟我性格吻合,内容是源自卡拉瓦乔的《水仙花》,就是一种自恋的人,对着镜子相互交流。
极度敏感的人,才愿意往下走,消逝、逃离、隐匿,找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这一类人的特征,画中的语言完全是符合这个性格。
你要去我工作室就知道为什么我画面中会有交织、覆盖的感觉。我工作室全都是东西,堆的乱七八糟。而没有安全感的人才有这种习惯,这样的地方我才待得住。没有东西,空空荡荡,光线惨白的地方我是待不住的。
ー 所以您的作品还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您这个人。
迟鹏: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真实,因为我的本性如此,我逼迫自己要摊开来活。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支撑一个人的人性底线,源于你对自己的要求和自我约束。
我常常想到一句话,来自电影《隐秘的生活》的导演泰伦斯马利克。他说:“上帝不在乎你怎么说,只在乎你怎么想。”这与中国宗教中的理念相似,善念才是关键。不是你说得天花乱坠,或者做了什么表面功夫,而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才最重要。如果心怀恶念,即使言行再好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一直用这种方式约束自己。
所以我特别适合做老师,我发自内心地希望成为一名好老师,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力求做到最好,做一个“淋漓尽致”的老师。
《抱歉,你也听我说》, 2023, 200.0x270.0cm, 布面丙烯
ー 您这样的性格会让很多人都很信任您,比如投资人愿意去投您的电影,众多学生对您的喜爱,真诚与敏感虽然并不舒服,是否也某种程度成就了您?
迟鹏:我之前20多岁说过一句话我在今天都受用“一生难以下咽是真诚与敏感的结合,真诚没有错,敏感没有错,又真诚又敏感,是个死穴。”
就像我画面所表达的,我一直是两个自己,一个在童年中拼命地幻想,另一个在现实中拼命地长大。
迟鹏《上下限》白石画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