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藝術評論家土方明司談述中村馨章的聲音世界與交流的可能性
2023.02.22
ART NEWS
中村馨章『In Between-Resonance』於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浮浮沉沉,如彩霞般飄盪的文字。當代藝術家中村馨章的作品特色在於顯現於畫布上的文字與鮮明強烈的色彩。中村自小罹患聽力障礙,後來選擇植入人工耳蝸,他將自身的經驗和交流的可能性描繪在畫布上。在本篇文章中,由藝術評論家兼川崎市岡本太郎美術館館長的土方明司先生為各位解說中村馨章透過藝術展現出的世界。在文章中同時也會將2022年6月在白石畫廊銀座新館舉辦的個展『In Between-Resonance』的展出情況傳達給各位。
對中村馨章的作品所抱持的想法
川崎市岡本太郎美術館館長、藝術評論家
土方明司
2022年6月,中村馨章舉辦了以新作品為主的展覽「In Between-Resonance」(白石畫廊銀座新館)。會場由名為「無聲世界」「粉紅之聲」「音色」「噪音」等4個系列組成。藉由名稱也可看出,所有的作品都是以無形的「聲音」為主題。中村患有聽力障礙,他透過藝術展現出身為一個聽障人士所感受到的世界觀。
「無聲世界」是以對談的聲音世界為主題所創的作品。他將實際用於筆談的紙條貼在畫布上,並在上方畫上他透過人工耳蝸聽到聲音後感受到的色彩。圖面以紅色為基調。被塗成紅色的表面宛如剛點燃的火焰般,時而激烈搖晃,能讓人感受到複雜的情緒、情感的起伏和波盪。
取自展示光景,「無聲世界」系列的部分特寫
「粉紅之聲」表現出有聲世界與無聲世界之間的隔絕與越界。畫面左側以粉紅色表現有聲世界。會使用粉紅色是因為中村在10年前植入人工耳蝸後,第一次感受到的聲音是粉紅色的。圖面右側為被塗成黑色的無聲世界。他利用墨水將畫面塗成黑色,同時也使用了礦物顏料和銀箔。此繪畫技法是他在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時學習到的。左側的粉紅色壓克力顏料滴流到右側墨水處也是日本畫傳統技法的應用。藉此暗喻著兩個世界的邊界與越界。此外,屬於化學顏料的壓克力顏料與天然顏料墨水之間的對置與越界也暗示著中村的價值觀。
取自展示光景,「粉紅之聲」系列
「音色」展現出對談的聲音世界。圖面上留有筆談的內容,並在文字上方繪製以橘色為基調的色彩。表現主義的色彩、筆法與文字的結合創造出種獨特的展現方式。中村故意將白色顏料灑落在整個圖面上,使得筆談的文字內容難以閱讀,藉此示意經由人工耳蝸聽到的聲音混濁不清。透過筆談交流非常花費時間與精力。透過圖面能夠讓人感受到因不易建立的交流而產生的挫折、煩躁以及悲傷的波動。表現著黑暗背景與激烈波盪的橘色形式。在深邃紛亂的世界中,筆談的文字如同閃爍的星星般撰寫於其中。從圖面可以同時感受到深沉的黑暗與透亮光芒的存在。
取自展示光景,「音色」系列
「噪音」可以說是中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作品表現出在無聲世界中能不斷聽到的混濁的聲音世界。圖面以單色為基調,展現出無知的深沉混濁與一線光明,也暗示著中村自己在精神上的原始風景。圖面上撰寫著用於筆談及口譯的文字,當觀眾實際閱讀作品上的文字時,也能藉此進一步感受到中村平常所感受到交流上的分歧。除此此外,圖面上繪製著多層不同的主題。幾何學的圓形象徵著無聲世界中的無限時間。另外,可零碎看到的人物是實際使用手語交流的真實舞者。人物的碎片、各種不規則的形式與企圖留下的刷痕等互相交織結合,表現出無形的多重噪音世界。
取自展示光景,「噪音」系列的部分特寫
中村在這次的展覽中,將自己從小對聲音及語言不斷感受到的感覺與印象繪製成意象風景,並且希望觀眾透過觀看這些風景,能夠找尋到可以和那些被無形界線隔開的其他人產生某種共鳴的相連點。中村堅信著藝術原本就比療癒、治癒還要普遍,同時藝術也具有只要透過藝術展現自我,就能讓人類之間產生交流的能力。他堅信透過藝術就能與其他人產生共鳴和交流,並且將此信念視為自己創作的原點。再領悟到這個信念之前,中村也經歷了各種嘗試。
展示光景
中村在2005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就讀。中村自己談到會選擇日本畫的原因在於,他希望能在傳統的藝術領域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以及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繫。他在大學時期的作品是透過以礦物顏料與水膠進行創作的傳統日本畫技法,展現夢幻畫風。由於他從小就熟悉聖經,因此在內心時常思考著神話中神與人的關係性和普遍性的意義等。他在自己的畢業作品《白日夢》中繪製著無數的蝴蝶在夜晚的十字路口翩翩飛舞的夢幻景象。蝴蝶隱喻著生活在焦慮與痛苦之中的人類,同時也隱喻著聲音和語言。這件作品獲得高度好評,成為當屆畢業作品中最優秀的作品,同時也被東京都台東區所買下。中村在進入研究所就讀後也持續以蝴蝶為主題進行創作,表現出希望與絕望、生與死的極端概念,同時也隱喻著生活在深邃孤獨之中的自己與人類的存在。
取自展示光景,「無聲世界」系列
中村在碩士畢業後的2012年植入人工耳蝸,而這件事大大地改變了他對聲音、視覺、空間及時間的感知。他曾說道,「原本散落在腦海中的語言碎片與難以捉摸的色彩之間的關係被平行地重新建構起來。」「自己的溝通交流方式也大幅改變」。在植入人工耳蝸的隔年,他為自己的大學院博士課程辦了休學,並前往美國曼哈頓留學一年。前往美國留學的經驗大大擴展了他在作品上的表現範圍。在美國的種族問題和對殘障人士的歧視,以及克服這些問題的意識與行動與日本截然不同。
此外,與各式各樣當代藝術作品和與殘障相關的當代藝術方式的接觸,對中村來說是非常強烈的刺激。而這也成為一個契機,促使中村脫離傳統日本畫的領域,在創作意識和表現手法上產生重大轉變。此外,在日本偶然觀看到的約瑟夫·格里格利(Joseph Grigely)的作品也對中村帶來非常大的刺激。約瑟夫·格里格利是受到尼可拉· 布西歐 (Nicolas Bourriaud,創造出藝術關係(relation),社群藝術等的理論指導者)影響的藝術家。
就這樣,中村在前往美國後脫離日本畫的框架,並轉換方向開始在當代藝術領域中創作。藉此讓他強烈意識到藝術作為一種跨越界線的交流工具的有效性,並開始積極從事新的創作。他也決定將「從作品中表現探索存在於人們之間的聽覺和視覺的相關邊界、交流的相連點和局限性的當代藝術,特別是在探索『材料、聲音、語言在空間中是如何與視覺、聽覺互相產生作用,並有助於跨越知覺的界線?』」作為自己創作的方向。
2015年,他完成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此後又再次前往美國並在馬里蘭藝術學院學習,並且於2020年取得該校的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依然以藉由藝術克服和連接聽力障礙者與正常聽力者之間的邊界為目標,持續創作著。實際作品為結合天然材料、聲音和語言的互動裝置藝術。其作品中天然與人工(音響)的邂逅在美國也被指出與「關係美學」(尼可拉· 布西歐)和「物派」有關。
皮諾丘的轉變(2019),於馬里蘭藝術學院,椅子、琴弦、壓克力、揚聲器、喇叭、吉他調音器、螺絲,36.5 x 38 x 90cm
碩士課程畢業後,中村與位於辛辛那提的浪池畫廊(Wave Pool Gallery)簽訂契約,舉辦3場的個展及多場表演。這些展覽都是使用木頭和石頭等天然材料及樂器等,能讓觀眾實際接觸並發出聲音的參與型展出。在返回日本之前的2021年9月,中村也被選為明尼蘇達州的駐村藝術家,在該處停留了2個月,並在Franconia雕塑公園創作了作品。
純淨聲音世界(裝置藝術)(2021),於浪池畫廊(Wave Pool Gallery),樹、現成物品、樹脂,710 x 710 x 300cm
透過在美國停留期間所經歷的各種實驗性嘗試,中村確信了藝術作為交流工具的有效性與可能性。換句話說,他堅信只要積極面對自己的障礙,並將其轉化為表現,即有可能克服各種阻礙。
在回國後首次展出的個展中,中村的創作回歸到前面所述的作品的原點,繪製出一系列意象風景。在本篇文章的最後,也撰寫著中村自己對這些作品的寄語。
「我希望接觸到這些作品的觀眾能夠感受到,即使是不確定的存在也依然能堅強生活在社會環境中,此外,觀眾也能透過與作品中的景色對談,進而激發出想像力,找出能夠與被界線隔開的其他人互相產生某種共鳴的相連點」
中村馨章
展示光景